近日,一則蘇州加速布局飛機制造產業的新聞被網絡廣為傳播,稱蘇州及下轄多地正在布局大飛機制造產業項目,蘇州正在成為中國航空制造產業鏈條上極為重要的一座城市。
沒有機場的蘇州,竟然要開始自己造飛機了?
蘇州的大飛機夢
近來,蘇州市和轄下多地領導頻頻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高層接觸。
2月18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與中國商飛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出席在太倉舉辦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活動。
2月23日,相城區區長季晶帶隊拜訪中國商飛;2月26日,蘇州市吳江區區長王國榮帶隊赴中國商飛拜訪;3月2日,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帶隊赴上海拜訪中國商飛;3月11日,蘇州市吳中區區長李朝陽帶隊赴中國商飛公司總部進行對接交流,這是吳中區一年內第二次拜訪中國商飛。
“中國商飛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以及ARJ21新支線飛機、CR929遠程寬體客機的生產商,雙方密切接觸的信號十分明顯,就是蘇州正在積極對接商飛,加快布局大飛機制造產業。”蘇州某航空企業內部人士告訴長江策。
作為制造業強市,除了領導層面的互動,蘇州在飛機制造產業上已經“多點開花”——太倉市、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園等多地已成為飛機制造產業鏈重要一環。
太倉市與上海相鄰,憑借與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作,已經形成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上海交大太倉空天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家院所,太倉的航空科研力量已初具規模。
西北工業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陳磊曾告訴長江策,目前太倉已經有了舍弗勒航空軸承、中科院金屬所航空葉片、華易航航空管路、嘉創飛航等一批產業項目,航空制造產業已經成為太倉產業升級的一張名片。
蘇州工業園區也集聚了一批以外商投資為主的航空裝備企業,主要為波音、空客,以及中國商飛等國內外總裝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產品和技術服務,產品主要包括飛機結構件、發動機零件、緊固件、連接件及相關原材料加工等。
迄今為止,園區擁有航空裝備產業相關企業43家,約占全市航空裝備企業數量的40%,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據悉,園區有18家企業與中國商飛開展業務合作,大多在商飛飛機設計驗證階段就已介入,如豪梅特緊固件公司早在2011年就與中國商飛開展合作,提供工藝和技術支持。
此外,蘇州高新區、吳中區、吳江區、相城區均在加速與中國商飛進行產業對接,部署大飛機制造產業項目。
“蘇州將加速長三角大飛機產業鏈配套能力建設,共同打造大飛機產業集群。”2月18日,許昆林在蘇州市與中國商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表示。
為什么是蘇州?
對于蘇州布局航空制造產業,專業人士并不意外。
“蘇州是一座制造業型城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017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385.6億元,制造業實力雄厚,具有良好的產業人才基礎,又與上海臨近,是承接中國商飛大飛機零部件制造的理想承載地之一。”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亞洲區航空航天與防務咨詢業務負責人于占福告訴長江策,蘇州發展航空制造產業是順勢而為。
2017年5月5日,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C919首飛成功,中國正式開啟國產大飛機新時代。雖然C919的許多關鍵系統都來自外國企業,但它的一個重大使命,就是帶動國內民機產業鏈的發展。
一位飛機制造產業工程師表示,大飛機的制造是一項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王冠”。一架大飛機的研發、制造并非一家企業能夠獨立完成,通常都由多家企業分工,大到機身、機翼,小至剎車、空調等子系統都需要國內外不同的企業參與。
于占福表示,飛機制造業通常呈現“整機制造商擔當全產業鏈的拉動龍頭,多級供應商跟進支持,形成產業鏈的龍身“的“以具體型號飛機產品為根本帶動動力”的聯動模式。
于占福進一步解釋道:產業鏈頂端為整機制造商,然后是一級模塊(由多種零部件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整體性的模塊, 如機身段,盥洗室/廚房,機翼與尾翼,機艙門等)供應商,接下來是為一級模塊供應商具體提供零部件供應的二級供應商,根據模塊的復雜程度甚至再可以有三級供應商;而最基礎層面,則是由各種原材料提供商(如復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提供堅實支撐。
“整個鏈條通力合作,以甚至能遍布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從各種原材料為起點,密切協作,提供出結構件、零部件、電子產品、艙內配套設施等各種關鍵大模塊,最終在飛機總裝線(FAL)完成總裝,并進一步由交付中心完成內飾安裝以及飛機機身噴涂,完成整個聲場過程。”于占福指出,其中,航空零部件企業眾多,大多集中在二級/三級供貨商環節,這是航空制造業的基礎性產業,奠定了航空產業的產品質量與技術標準。蘇州正是瞄準這一機遇,有意識地與C919這個全新的拉動龍頭項目積極對接,開展航空制造業布局。
C919的部件雖然來自全國、乃至全球,但它的最初設計、最終裝配均由中國商飛完成。C919的最終裝配也是由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完成的,該基地坐落在上海浦東機場南邊,是目前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民用飛機總裝制造基地。
大飛機總裝在上海,也使得目前國產大飛機的產業鏈布局將將緊緊圍繞中國商飛、圍繞上海展開。
如何讓蘇州的“飛機制造之城”名片擦得更亮?
向飛機制造之城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但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讓蘇州航空制造產業更有優勢,蘇州還需要做得更多。
“依據航空產業規律,很難直接讓一家非相關企業直接快速且高成功率地進入飛機制造產業鏈。因此對于蘇州而言,基本技術策略就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產業招商。”于占福對長江策表示,蘇州要快速趕上新一輪航空制造機會,讓蘇州在航空制造領域形成品牌,就應當采取主動招商的方式,讓蘇州迅速聚集大批具有航空制造能力的企業和人才。
參照國際航空制造經驗,航空零部件企業眾多,大多集中在三級供貨商環節,是航空制造業的基礎性產業,種類繁多平均在2-4萬件類,例如波音公司的供應商遍及全球,約有1.7萬個供應商。
據首創證券研究報告,我國航空零部件產業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未來十年,該行業將迎來超過4800億元的市場規模,其中民用飛機受到國際分包比例提升+自產大飛機國產化替代,預計未來十年國內需求+國際分包將超1800億元。
于占福建議,蘇州在對中國商飛供應商進行系統研究后,可針對性地進行招商,“航空產業招商就像滾雪球一樣,開頭困難,但一旦形成了產業內核,上下游企業就會聚集,雪球越滾越大。”
除了稅收、人才、土地等政策優惠外,根據既往同類產業招商經驗,于占福還建議蘇州可提前建設航空制造產業所需要的高等級測試中心、實驗室等公共平臺,完善城市航空制造產業基礎設施,降低進入企業運營成本。
“所以從基礎設施的供給、政策的供給、人才的供給這些角度去做好組合拳,我覺得會幫助蘇州在航空產業上走得更快,并逐漸形成城市品牌效應。”于占福說。
轉載自<36kr>